近年来,深圳市创新中等职业学校管理模式,在“校部二级”管理、安全管理、实习管理、新疆中职班管理、人事制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取得了可喜成效。 一、创新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推行校部二级管理模式 我市中职学校推行的校部二级管理模式是一种以专业建设为中心、以事权下放为主旨的垂直领导与条块结合的学校管理模式。所谓“事权下放”,就是通过设置校级领导层级和部级管理层级,实行领导权与管理权适度分离,推动管理重心下移至专业建设这一中心环节。 “校部二级”内部管理模式,主要分成三大管理模块:校级领导、部级管理系列、党工群团妇系列,其中,部级管理系列分设一个行政部和若干个专业部,具体责权定位如下: 行政部——把学校原有的办公室、教务科、学生科、总务科、财务室、就业办、安全办等职能部门整合成一个行政部。行政部的工作职责可概括为“服务、统筹、协调、考评”。 专业部——按照专业之间的关联性,将学校现有的专业整合为若干个专业部。专业部负责本部的专业建设、教育教学、就业指导、实训实习等工作,接受行政部相关职能处室的指导和监督。 以深圳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为例。该校自2010年推行“校部二级”管理模式以来,经过不断探索与磨合,在原有的基础上对“校部二级”管理模式进行了系统优化。2014年9月,该校探索实施了基于发展理念的校部二级管理模式,在保持原有专业部不变的基础上,对行政部的职能从过去偏重管理的职能调整为管理与服务并举,从关注管理效能转向关注师生发展质量。在关注发展理念的指导下,该校将行政部原有处室归并为行政事务中心、学生发展中心、教师发展与教学中心、后勤服务中心、咨询科技中心。在淡化行政管理色彩的同时,将服务意识、服务效能、服务质量作为评价处室工作的重要指标,从根本上扭转了行政部门的工作作风,提升了师生的校园幸福指数,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推广“宝安模式”,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近年来,为推广“宝安模式”,促进校企合作,我市积极推行“把学校搬到企业,把课堂设在车间”、“建设企业校区,打造没有围墙的校园”,把传统的两年在校学习加一年顶岗实习的“2+1”模式,调整为“职业认知、职业体验、基础学习、专业实习、岗位训练、顶岗实习”6个层次,形成“工”与“学”渐进式交替、螺旋式上升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第一学年到企业进行1个月的职业体验,第二学年在企业进行2个月的专业实习,第三学年在企业进行6个月的顶岗实习。深圳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在深化“工学结合、六层推进”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三层融合,三双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三层融合”是指学校与行业协会融合,构成基础层;专业与企业融合,构成核心层;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融合,构成关键层。“三双结合”指的是以“三层融合”为基础的双环境——学校环境和企业环境,双师资——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双证书——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三、推进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 为加强我市中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我市以提升中职学校教师整体素质为核心,以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为抓手,以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为重点,以建立有利于优秀教师脱颖而出的长效机制为突破口,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技能过硬、业务精湛、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市中等职业学校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一是实行校长负责制、聘任制和职级制,推行教职工全员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二是建立固定岗位与流动岗位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用人制度;三是建立能够吸引人才、稳定人才、有利人才合理流动的制度;四是建立教师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的机制;五是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六是加强职业教育领军人物培养,建立职教名校长和名师工作室制度;七是扩大师资来源渠道,允许中职学校从非师范类院校和企业引进专业课教师。 四、加强校企合作,推进集团化办学 为深化我市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促进校企合作,建立长效机制,我市出台了《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意见》和《深圳市职业教育校外公共实训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为做好做大我市中等职业教育,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我市大力支持中职学校联合行业企业、技能培训机构、职教研究机构等单位成立职教集团,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实现职业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师生实践能力,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提升职业教育的服务能力。财政部门对校外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和职教集团举办大型职业教育活动给予专项经费支持。 五、强化学校安全管理,实行安全工作“一岗双责” 1.加强学校安全管理机构建设 为了建设平安校园,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我市中职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安全的副校长为常务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学校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指导、检查、协调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明确各岗位安全职责,层层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 2.加强师生安全教育 学校制定安全意外事故处置预案,明确安全事故处置办法及责任追究制度内容。各中职学校均将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应急处置能力培养以选修课形式纳入常规教学体系,每学期定期举办消防安全和交通安全知识讲座,开展突发事件逃生和应急自救演练活动。 3.加强学生实习管理 为把学生实习工作抓实抓好,我市中职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成立学生实习安全管理小组。安全管理小组由学校领导牵头挂帅,成员由专业部负责人、学生工作负责人、班主任、专业教师、学生代表及企业管理人员共同组成,负责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安全指导、检查、评估及重大问题的协调处理,形成实习前有专门培训、实习中有过程管理、出险后及时赔付的全流程风险管理服务制度。同时,还制定了学生实习安全和风险管理制度,其中包括:《专业顶岗实习方案》、《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细则》、《学生实习情况报表制度》、《学生顶岗实习成绩测评办法》、《学生顶岗实习突发事件防范预案》。在学生顶岗实习前,学校必须对学生进行以法制观念、安全知识、危害防范技能、校纪校规、实习单位规章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杜绝各种意外事故发生。签订学校、实习单位和家长三方实习协议书,明确家长作为学生监护人的职责。同时还建立实习生离校审批制度、学生实习档案动态管理制度、学生实习安全巡查走访制度和学生实习风险管理制度。 4.加强内地新疆中职班管理 我市将内地新疆中职班管理工作纳入我市内地新疆高中班管理工作,由内地新疆高中班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管理。新疆中职班办学以市为主,同时坚持属地管理原则。市教育局负责常规教育行政管理,包括办学计划、业务指导、教师培训、质量监测、督导评估等;属地安全部门负责学校治安、安全等工作;学校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同时成立由校长任组长,教务、政教、后勤等部门参与的新疆班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并安排政治立场坚定、业务素质过硬、责任心强、有奉献精神、热爱民族教育事业、教育管理和教学经验丰富的人员从事教学和管理工作。 六、实施综合素养行动工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全市中职学校落实我市《关于进一步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指导意见》,围绕品德、身心、学习、创新、审美、国际、信息、生活等八大素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现代工业文明,传承以德为先、追求技艺、重视传承的优良传统。加强人文素养培养,丰富学生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生活情趣,着力培养会学习、技能实、眼界宽、德行好的新一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学生技能水平,弘扬传统文化,让每位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学校每学年坚持举办技能节、艺术节和校运会大型活动;积极开展“工业文化进教育,行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班级”活动;积极开展感恩教育、歌声满校园活动和伦理道德教育活动,践行《弟子规》,净化学生心灵,营造“孝亲尊师、仁爱平和、诚信明礼、笃行精技”的良好风尚。 七、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深化学校管理制度改革 近年来,为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提升校长现代管理水平,我市每年定期举办深港校长高峰论坛和校长高级研修班,组织校长到国内外著名高校进修。为深化学校管理制度改革,学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制度,改革教育质量评价模式。建立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形成相互衔接的多元评价机制。 为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我市将努力构建具有国际水准和深圳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一步推动经济转型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和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建设。以更广阔的国际视野,促进全市职业教育在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师资队伍、管理方式等方面向国际一流水平迈进,打造职业教育深圳质量,实现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 (责任编辑:) |